乒乓球中什么叫无遮挡发球?
就是在抛球后的动作,遮挡发球左手抛球后,仍然留在原位,遮挡对方视线,使对方看不清挥拍动作,这个是违规的。无遮挡发球左手抛球后,撤出左手,挥拍动作对方一清二楚。关键是不能遮挡球,不能搞假动作啥的。
无遮挡发球:从发球开始,到球被击出,球要始终在台面以上和发球员的端线以外;而且不能被发球员或其双打同伴的身体或衣服的任何部分挡住。注意事项:发球时球必须处于台面以上和端线以外,对于接发球方和裁判都要无任何遮挡。
无遮挡发球是乒乓球赛制的重要改革和举措,在乒乓球界引起关注和重视。经过近一年的试行,和最近全国超级联赛、女子世界杯、亚运会、和近日在中国济南进行的男子世界杯等大赛的实践,人们对无遮挡发球的可行性,观赏性和对抗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无遮挡发球就是运动员在发球时,球和球拍的接触点与球网两侧网柱的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内不得有任何遮挡。此项规定的主要目的是限制运动员在发球时身体及手臂的掩护动作,以便使接发球方看到发球者出手一瞬间的动作状态,减少接发球的判断难度,有利于增加比赛的回合数。
任何乒乓球赛中都不允许发球球员遮挡发球。遮挡发球最开始是中国运动员用的,因为对手看不到拍形,无法判断足的旋转,所以后来乒联规定,不许遮挡发球,如果遮挡发球就是违例。
乒乓球发球不可以遮挡,国际乒乓协会有明确的规定发球是无遮挡发球,就是发球的时候不执拍的手在完成抛球之后必须拿开,不能遮挡。还有就是在比赛的过程中球和球拍的接触点与球网两侧网柱的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范围内不能出现任何的遮挡。
并使球在离开不执拍手的手掌之后上升不少于16厘米;三是:发球过程中,运动员或其双打同伴的身体或衣服的任何部分不可遮挡球,这一要求的原因与第一点相同,同样是能够让对手判断旋转,这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无遮挡发球。
发球的时候,在拍子没有接触球之前可以放后面,但在接触球时规则要求必须无遮挡,不管是躯体还是胳膊都不能挡住球,所以,即便是拍子放在后面,在触球刹那还是要显现出来的。
现今乒乓球比赛关于发球的规则主要有两点:一是无遮挡发球;二是规定发球要抛起一定高度。无遮挡发球的意思是在发球时,必须将球平放在手掌,球从抛起到最终球拍触球把球发出去间,不能用身体的任何部位(或衣服)遮挡住球(也就是必须让对手完全看清你发球的动作和球的运行轨迹)。
可能是看的角度有问题,总之是不能遮挡的。下面有些资料你自己看吧。我也不是很懂怎样才算无遮挡。
2007年国际乒联对《乒乓球竞赛规则》修改后的四项重大变革
乒乓球竞赛规则在2006年中文版发布后,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对部分条款进行了更新,这些修改以灰色底纹标识。为了反映最新的国际规则,我们根据2006-2007年英文版的《国际乒联乒乓球竞赛规则》重新编译并推出了2007年的中文版《乒乓球竞赛规则》。
限制参赛人数:1999年,国际乒联将世乒赛参赛人数上限减少为男单、女单、混双7人(对),这样中国人在这三个项目上就不可能包揽八强,男双和女双则为三对,这样中国不可能包揽四强,降低了中国队拿奖牌的可能。
国际乒联对乒乓球竞赛规则作出了以下新的改革措施 “小球”变为“大球”以‘11分制’取代‘21分制’“无遮挡发球”改用无机胶水。
“小球”变为“大球”、以‘11分制’取代‘21分制’”、“无遮挡发球”、改用无机胶水。
比赛改用大球使比赛更具有对抗性 比赛用球的直径由原来的38mm增加到40mm。由于比赛用球增加了2mm,球的旋转速度明显下降,这对我国选手尤为不利,特别在发球上。发球的旋转变化莫测历来是中国选手的优势,是制胜的重要法宝之一。
限制参赛人数 1999年,国际乒联将世乒赛参赛人数上限减少为男单、女单、混双7人(对),这样中国人在这三个项目上就不可能包揽八强,男双和女双则为三对,这样中国不可能包揽四强,降低了中国队拿奖牌的可能。
国际乒乓球比赛规则的不断变化,推动了乒乓球技术的变革和发展。在2001年和2003年47届团体,单项世乒赛上,国际乒联对比赛规则做出了重大改革:比赛用球的直径由38mm增加到40mm,每局分数由21分该为11分,以及无遮挡发球等,并决定此规则从2001年9月1日开始实施。
《乒乓球竞赛规则》(2006)中文版出版后,国际乒乓球联合会又对竞赛规则进行了个别条文的修改(以灰底文字表示),现根据英文版的国际乒联乒乓球竞赛规则(2006—2007)编译出版2007年中文版《乒乓球竞赛规则》。
世纪末,国际乒联对乒乓球进行了一些改革。具体来说,这些改革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乒乓球的直径从20毫米增加到了5毫米。这一改变减缓了球速和旋转,增加了回合和观赏性。同时,直径的增加也使得球的重量更重,从而使得运动员需要调整他们的技巧和策略。
小球变大球 规则修改时间:2000年10月1日 修改内容:将原来直径39毫米的乒乓球改为40毫米。影响:球体增大后较之以前更软,速度减缓,增强了比赛回合和观赏性,有利于力量型选手。首个大赛冠军:马琳。
并在2002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其目的是减少发球的威胁,增加相持球的机会,提高乒乓球比赛的对抗性和观赏性。2 新规则新变化 从竞赛理论的角度来研究新规则的原因,不难发现,它是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2001年9月执行几分制记分法和几年9月开始执行无遮挡发球的新规则
1、为了适应11分记分制的系统,国际乒联代表大会修改了其规则。此修改将于2001年9月1日起执行。11 一局比赛 11 在一局比赛中,先得11分的一方为胜方。10平后,先多得2分的一方为胜方。
2、比赛由发球开始,发球队员击球使其从网上飞至对方场区,比赛由此连续进行,直至球落地、出界或某一队不能合法地将球击回对方场区。 排球比赛采用五局三胜制,胜三局的队胜一场。比赛中,某队胜1球,即得1分(每球得分制)。接发球队胜1球时得1分,同时获得发球权,队员按顺时针方向轮转一个位置。
3、应在每盘开始之前决定发球次序,即每盘第一局开始时,由发球方决定由何人首先发球,对方则同样地在第二局开始时决定由何人首先发球,第三局时由第一局未发球方的球员发球,第四局由第二局未发球的球员发球。以下各局均按此次序轮换发球。
4、比赛状态1比赛开始裁判员鸣哨允许发球,发球队员击球时比赛开始。2比赛的中断裁判员鸣哨中止比赛。但如果裁判员是由于比赛中出现犯规而鸣哨的,则比赛的中断实际上是由犯规的一刻开始的。3界内球球触及比赛场区的地面包括界线为界内球。
5、球员通常不需要掌握全部六种技术--发球、一传(接发球)、二传(举球、托球)、扣球、拦网、救球,而是通常根据球队的战术,以其中的一种或多种为专长。最常见的位置分配包含三种位置:攻手(分为主攻手和副攻手)、二传手和自由人(专职防守的球员)。
6、正式比赛采用5局3胜制,决胜局的比赛采用15分制,一队先得8分后,两队交换场区,按原位置顺序继续比赛到结束。 在决胜局(第五局)之比赛,先获15分并领先对队2分为胜。 裁判设置 正式排球比赛应有第一 、第二裁判员各1人,记录员1人,司线员2~4人。 犯规情况 下列情况为发球犯规: (1)发球次序错误。
7、改11分制 2001年4月大阪世乒赛期间举行的国际乒联代表大会上,沙拉拉主持通过了由国际乒联运动员委员会和执行委员会提出的每局从原21分改为11分,发球从原5个一轮改为2个一轮的提案。并以107比7的绝对多数票得到通过,正式实行日是2001年9月1日。
8、新规则实施后首个大赛冠军:张怡宁。2002年8月,第六届女乒世界杯在新加坡举行。在王楠缺席的情况下,已对新赛制适应一年的张怡宁在决赛战胜队友李楠卫冕世界杯冠军。实施无遮挡发球开始实施时间:2002年9月1日规则修改内容:运动员在发球时,将不得用身体及手臂挡住出手瞬间的动作状态。
9、在2001年和2003年47届团体,单项世乒赛上,国际乒联对比赛规则做出了重大改革:比赛用球的直径由38mm增加到40mm,每局分数由21分改为11分,以及无遮挡发球等,并决定此规则从2001年9月1日开始实施。虽然规则的修改较为简单,但对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却产生巨大的影响。
10、国际乒联关于11分制改革的新规定 为了适应11分记分制的系统,国际乒联代表大会修改了其规则。此修改将于2001年9月1日起执行。 11 一局比赛 11 在一局比赛中,先得11分的一方为胜方。10平后,先多得2分的一方为胜方。
11、为了缩短比赛长度,国际羽毛球联合会曾从2001年6月1日起,试行每局7分和“五局三胜制”的新赛制。虽然新赛制在理论上缩短了比赛长度,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而且遭到了许多行内人士的批评,他们的理由是:7分制使比赛变得简单粗糙,缺乏观赏价值。
12、在接发球选手准备好以前,发球选手不得发球。如果接发球选手试图接发球则认为他已准备好。然而,如果接发球选手示意他还没有准备好,他就不能要求发球一次失误因为球没有在发球的固定限制内接触场地。
奥运会乒乓球改规则原因
1、打不过你我就改规则,奥运会有哪些项目,因为中国太过强大而多次改规则。乒乓球 因为中国的乒乓球太过强大。
2、国际的乒乓球出现过好几次更改规则的现象,很多网友都对此评论到更改乒乓球的规则主要原因就是为了针对中国的乒乓球运动员。而像我们国家的刘国梁选择退役就是因为乒乓球的比赛规则被更改了,由此可见乒乓球的规则对于我们国家的运动员来讲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影响。
3、发球规则也做了细化规定,乒乓球的直径也增大到了40毫米。国际乒联推出这些新规则是为了加快比赛节奏,同时也便于电视转播,不过很多中国选手和官员已经对此表示了担忧,很多人都认为新规则的实施将使得中国人再次包揽全部冠军之梦很难实现。
4、国际乒联针对性很强的修改了许多规则,表面上很多人认为是和中国过不去,但是实际上还是想让乒乓球成为各个国家都能够普及提高的一项体育运动增加趣味性和观赏性,力图改变乒乓球中国一家独大的局面,使大家都能够参与。
5、这很明显是奥组委和国际乒联为了限制中国而制定的规则,从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始就只能报2个单打了。因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单金牌银牌铜牌都被中国拿了,女单也是。搞得别的国家和协会颗粒无收。所以现在这个政策一方面为了制约中国,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和推广。
6、但是刘国梁的职业生涯是比较短暂的,他之所以那么快就退役原因就是国际乒联修改了乒乓球比赛相关的规则,其目的就是压制中国队。在之前的比赛中,一个国家是可以有三位球员报名参加奥运会的,但是中国屡次包揽金银铜三块金牌,于是报名人数从三人改到了2人。
7、在2001年47届团体世乒赛上,国际乒联对比赛规则做出了重大改革:比赛用球的直径由38mm增加到40mm。此规则从2001年9月1日开始实施。实践证明,用40mm大球比赛避免了击球速度过快、旋转过强、来往球少的间题,从而大大提高了乒乓球的观赏价值。
8、小球变大球。2000年悉尼奥运会之后,国际乒联停止使用原来直径38mm的小乒乓球,改而用直径40mm的大乒乓球,称为“小球变大球”。这条规则目的是为了降低球速,增强了观众的观赏性。而当时中国选手多擅长快攻打法,规则更改后,对力量以及体能的要求更高,这对中国选手是不利的。
9、在奥运模拟赛时马龙就因吹球连续吃两张黄牌,希望国乒运动员早日适应,获得好成绩。其实 乒乓球规则一直在修改,运动员始终都在适应新的规则。
10、但是乒乓球作为一项竞技体育项目,那么如果比赛冠亚军甚至是前四名都被一国选手包揽,其实我觉得这样的比赛也吸引不了观众,而且时间长了,其实就会对运动项目本身带来伤害。所以现在的国际乒联也在一直修改规则,那么既是不想让国乒一家独大,其实目的也想将运动在更多国家更大范围推广。
11、对于不少运动员而言,擦球台和吹球都已经是下意识的习惯,此番调整想要适应存在难度。在奥运模拟赛时马龙就因吹球连续吃两张黄牌,希望国乒运动员早日适应,获得好成绩。其实 乒乓球规则一直在修改,运动员始终都在适应新的规则。
乒乓球比赛执行无遮挡发球的规定是()
1、发球的时候,在拍子没有接触球之前可以放后面,但在接触球时规则要求必须无遮挡,不管是躯体还是胳膊都不能挡住球,所以,即便是拍子放在后面,在触球刹那还是要显现出来的。
2、无遮挡发球:从发球开始,到球被击出,球要始终在台面以上和发球员的端线以外;而且不能被发球员或其双打同伴的身体或衣服的任何部分挡住。注意事项:发球时球必须处于台面以上和端线以外,对于接发球方和裁判都要无任何遮挡。按照国际乒联的要求,无遮挡发球于2002年9月在各个级别的乒乓球比赛中使用。
3、乒乓球规则中,发球规定如下:5 球一旦被抛起,发球员的不执拍手臂应立即从球和球网之间的区域移开。6运动员发球时,应让裁判员或副裁判员看清他是否按照合法发球的规定发球。解读以上规则,第一条写的是手臂不能遮挡发球,第二条写的是裁判对发球如何判断。
4、无遮挡发球是乒乓球赛制的重要改革和举措,在乒乓球界引起关注和重视。经过近一年的试行,和最近全国超级联赛、女子世界杯、亚运会、和近日在中国济南进行的男子世界杯等大赛的实践,人们对无遮挡发球的可行性,观赏性和对抗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5、现今乒乓球比赛关于发球的规则主要有两点:一是无遮挡发球;二是规定发球要抛起一定高度。无遮挡发球的意思是在发球时,必须将球平放在手掌,球从抛起到最终球拍触球把球发出去间,不能用身体的任何部位(或衣服)遮挡住球(也就是必须让对手完全看清你发球的动作和球的运行轨迹)。
6、无遮挡发球就是运动员在发球时,球和球拍的接触点与球网两侧网柱的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内不得有任何遮挡。此项规定的主要目的是限制运动员在发球时身体及手臂的掩护动作,以便使接发球方看到发球者出手一瞬间的动作状态,减少接发球的判断难度,有利于增加比赛的回合数。
7、规定是四个人,第一二场是单打,第三场是双打,采用五场三胜制,先胜三场者为胜方,赛前会抽主客队。主队第一主力先上,碰客队的第二主力,第四场客队第一主力碰主队第二主力。也就是你说的一对二,二对一。单打的不能打双打。
关于无遮挡式发球。
1.引起发球技术和方法的变化:简明地说,无遮挡发球是指:在发球时,球在球拍上的击球点到球台两边的网柱(网柱的顶点),三点形成的三角形区域,及由它形成的垂直于球台的三棱柱体三维空间中,没有遮挡物。
无遮挡发球:从发球开始,到球被击出,球要始终在台面以上和发球员的端线以外;而且不能被发球员或其双打同伴的身体或衣服的任何部分挡住。注意事项:发球时球必须处于台面以上和端线以外,对于接发球方和裁判都要无任何遮挡。按照国际乒联的要求,无遮挡发球于2002年9月在各个级别的乒乓球比赛中使用。
无遮挡发球:从发球开始,到球被击出,球要始终在台面以上和发球员的端线以外;而且不能被发球员或其双打同伴的身体或衣服的任何部分挡住。注意事项:发球时球必须处于台面以上和端线以外,对于接发球方和裁判都要无任何遮挡。
无遮挡发球就是运动员在发球时,球和球拍的接触点与球网两侧网柱的连线所形成的三角形区域内不得有任何遮挡。此项规定的主要目的是限制运动员在发球时身体及手臂的掩护动作,以便使接发球方看到发球者出手一瞬间的动作状态,减少接发球的判断难度,有利于增加比赛的回合数。
就是在抛球后的动作,遮挡发球左手抛球后,仍然留在原位,遮挡对方视线,使对方看不清挥拍动作,这个是违规的。无遮挡发球左手抛球后,撤出左手,挥拍动作对方一清二楚。关键是不能遮挡球,不能搞假动作啥的。
首先,无遮挡发球会被训练有素的队伍逼迫己方发球至两个死角,造成失误、死球、延误进攻时间等问题。其次,一旦被断球,由于己方有至少两名高大球员在底线位置接球,对方可以很方便的提速打快攻。最后,遮挡发球后可以直接发动奇袭,篮下能偷到很方便的机会,或者一个无人防守的底角三分。
四大优点:接发球 方视觉清晰,规则易于执行;裁判的主观评判降到了最低程度;减弱了发球方的优势;实行无遮挡发球是乒乓球运动的一大改革。